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二四〇讲:“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复旦大学 吴松弟教授)

编辑:刘丽 预审:廖仲明 终审:廖仲明发布时间:2025-11-06   点击量:


本网讯(英国上市公司365 文/卢正浩 图/罗宇航)2025年11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城市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国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地理研究》主编吴松弟先生应英国上市公司365邀请,于花津校区文典楼B108报告厅做了题为“‘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变迁”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英国上市公司365经理刘道胜教授主持,公司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吴松弟教授首先讲解“港口-腹地”这一概念的提出。随后,他从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形成和推展谈起,表示在全球的大变迁中,扩张的经济体系对闭塞的经济体系进行着冲击和挑战。中国不仅仅被动地接受挑战,更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通过交通路线联结的体系之中。然后,他系统讲述“港口”与通过交通路线联结的“腹地”。他提出,在鸦片战争之后,开放的诸多海关中,沿海海关和内陆海关相比最重要;而内陆海关中,沿长江海关又最为重要。他又说到,从自然地理的地貌、海岸线和三角洲等方面出发,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经济的地理优势,单个港口的兴衰不仅仅影响港口城市本身,还会影响港口城市的腹地,进而影响中国的区域经济。最后,他提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在20世纪20——30年代以来的八个表现。

交流环节,与会同学围绕内陆城市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优劣势、芜湖米市衰落与近代发展限制、中美城市发展史的客观对比及城市外延对比研究的科学方法等问题积极提问。吴松弟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给予了细致的解答并告诉同学们在进行今后的历史地理研究中,一定要与当今的时代紧密结合。最后,程军老师从理论渊源、理论发展过程和理论的学术与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总结,并对吴松弟教授的学术分享致以诚挚感谢。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